讓陪伴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而不是擴大緊張的親子關係。

 

「我們都很愛孩子,下班後都在家陪他,可是相處越多吵得越兇,養孩子真難!」在下班時段擁擠的捷運車廂中聽到這段對話,相信許多父母都有過同樣的心情,花許多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為什麼孩子不懂我是為他好呢?

 

停下來,聽聽孩子說什麼
剛出生的嬰兒用哭聲告訴大人們~我餓了,曾幾何時,家長忘了去聽自己孩子的聲音,急急忙忙的給他好多好多,卻不知道適不適合……
在全人音樂教室中我們常和家長分享,在問孩子課堂上學了什麼之前,請先問孩子今天開不開心,從「傾聽」孩子的心情開始,讓孩子養成主動表達當天所見所聞的習慣,在過程中,家長自然會知道孩子的喜惡、會了解孩子判斷事務的方向、會看到孩子成長的軌跡,更重要的是你知道他快不快樂。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和孩子共同規劃時間的運用,如:運動、閱讀、睡眠時間…等良好的生活作息,充足的體能有助於注意力的集中,時間的充分運用與準備,有秩序、不慌亂讓孩子培養主動、負責任的態度。

帶孩子來參加全人音樂教室體驗課程的家長最常問:「我不懂音樂,怎麼陪孩子練習呢?」我們鼓勵家長和孩子共同安排練習的時間,練習過程中,家長扮演的是受教者、參與者、鼓勵者的角色,而不是監督者一直專注在核對孩子敲對敲錯上,孩子喜歡音樂、樂於練習,除了獲得敲奏技巧上的進步、成就感、自信之外,也習得負責任的態度,對於親子關係更有正面的幫助;至於孩子各階段的學習成果,授課講師與聯絡簿中的親子時間/學習重點專欄,會定期且主動的提供家長互動溝通的管道,家長完全不需要憂慮。

 

用身教替代言教
我們常聽到父母叫孩子去讀書,告訴孩子讀書是多麼的重要,可是,自己卻從不閱讀,孩子會覺得錯亂兒童、青少年時期是楷模學習的階段,很多行為不是用說的,而是在互動中深入影響。因此,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言行一致的環境,遠比告訴孩子去做什麼或什麼不能做來的有用多了。

擴展生活經驗,增加人際互動
「興趣」是孩子學習最大的動力,許多經驗是無法強制建塑在孩子身上的。家長可從孩子喜歡的事物著手,鼓勵孩子參加,如:田徑慢跑、學音樂、認識昆蟲…等各類活動課程,孩子在各個領域中建構自己的經驗,讓好奇心自由發揮,啟發勇於嘗試的精神,在擴大的人際互動中,養成情緒處理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在全人音樂教室我們用音樂豐厚孩子的生命,父母的愛,一樣需要透過不斷的了解與溝通,依循孩子的發展模式,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陪伴他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