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爸媽如何給,孩子才有幸福感?

孩子的幸福感從何而來?大人盡心盡力,孩子不費力氣就能得到所有,幸福感受就來報到?還是孩子自己想盡辦法,努力而獲,心中才會充溢幸福?這是爸媽檢視自己是否「做太多」的衡量點。

 

梅苓全人音樂每年舉辦音樂發表會,讓孩子平日的學習有上台表現的機會,我們張羅一切舞台所需,給孩子所有的協助,連他自己演奏所需的琴槌鼓棒忘了帶,都馬上遞上,好讓他盡情發揮;幾次以後,沒帶鼓棒的孩子頤指氣使,新鼓棒使起來不熟練還會生氣。

 

善意為孩子設想,卻害到他

原本是善意的出發點,卻讓孩子走向「地獄」之路,孩子沒有學到為自己負責,反倒認為別人該為他負責。我開始教育同仁:事前萬般提醒皆可行,就是不能幫孩子「完成」,要學好音樂,就要學習打點好自己。

 

我們花了不少時間教育家長與孩子,可喜的是,在我們的堅持下,孩子不只把音樂學好,更從參與舞台建置中抓到演奏的竅門,也養成了熱愛付出、團隊合作、負責任的特質。

 

做了太多,還是該做的做太少?

做太多,是大人常犯的毛病。孩子上課,小書包由爸媽揹著到處跑,由爸媽按照上下課時程接送,因為大人的「善意」,讓孩子連競爭力都還沒養成,就失去基本的能力。而大人原本是心疼孩子上學走太遠、書包揹太重,怕孩子危險,這些是大人小時吃過的苦,所以不願孩子再承受。但是我們當年點滴學會的承擔壓力與責任的能耐,孩子卻在我們提供的安逸環境裡,完全體會不到。

 

幸福感,請讓孩子自己體會

更重要的是,當一個人從來不需承擔任何責任、不需付出努力,就能輕鬆獲得成果,根本沒有幸福感可言;因為當孩子為目標努力過,當他期待過努力的成,而最後成果終於實現,幸福就溢滿心裡,且持續很久,當他體驗過這樣的快樂,以後才會養成努力向前、不畏壓力的特質。

 

為何在我們百般呵護下,孩子的幸福感指數還是很低?是因為我們只要給幸福,不想給壓力辛苦?還是我們該做的沒做,不該做的做很多?

 

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要往遠處看,時時看到問題背後的問題,教養是無比重任,爸媽身為孩子的第一個導師,他可能因為你偏失方向,也可能因為你,而找到生命意義!

 

(全文刊載於學前教育雜誌2008.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