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給孩子空間 學習視野更寬廣


與其急著安排「好課程」「好老師」,不如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引導他去玩、去看,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看到更寬廣的視野,這是父母該做的事。

當我們希望孩子別輸在起跑點上,而抱以很大期待時,爸媽往往為了自己而選擇了孩子的學習、因為主觀而否定了孩子的興趣,甚至將孩子沒興趣的學習加諸在孩子身上,他學得很痛苦,爸媽也很困惑:孩子的學習為何這麼被動、進度為何這麼慢,讓親子雙方對「學習」都產生了很大的質疑。

爸媽相伴  開發孩子視野

只要站在孩子角度看,就會與他們的想法相同。當孩子自由探索、發現興趣之後,他會在他的空間裡悠遊學習,當他知道爸媽陪在身邊,探索將會更安全、更自由;當親子開始分享討論,孩子的內涵也正在累積中,這時爸媽為孩子開發的是更寬廣的視野。

了解孩子,以他的特性引導,學習就會自然進行,這才是親子間的良性循環,也是孩子持續學習的最大動力。老師教導孩子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夠不夠關心孩子、能否引導孩子進入音樂學習的空間,是選擇老師的重要考量。

團體班  學習由淺入深

在多年從事音樂教學的觀察中,讓我對孩子學習音樂的壓力感同身受,一個不到6歲的孩子要在一個小空間裡獨自面對老師,是很壓迫的,當學習進度落後時,急著反複練習的壓力更大,師生關係愈形緊張,反而沒有學習效果。

梅苓全人音樂教學系統以「團體班」教學的方式做為主軸,是為了讓孩子的學習有應有的空間,共學的同伴亦能互相觀摩且稀釋壓力,有系統的訓練老師有能力以孩子更易懂的方式來教學。等到孩子更成熟,主動想上個別課或是報考音樂班,這時他將能輕鬆面對不同的學習環境與方式。

學習,絕對要有空間

孩子本能的敲敲打打原本毫無章法,我們引導他玩出音樂,慢慢玩出自己的味道,造就自己的樂音,這段自我探索的過程就需要很大空間。當我們給孩子各種音樂元素、教他活用搭配,學到的才是紮實靈活的真功夫,這就是我在課程設計中非常重視「空間」的因素,我知道,給孩子多點時間,他會在學習中有緩衝,形成自己學習的步驟。

(全文刊載於學前教育雜誌2007.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