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琴大賽初賽評審分享
「汪洋中的浮木」-教孩子抓住機會
文:許睿洋/打擊樂講師

       九歲那年我進入系統學習,當時別說系統內部沒有比賽可以參加,身為一個學打擊樂的孩子,鮮少有我們可以參加的正式音樂比賽。看到現在的孩子可以在系統舉辦的木琴大賽裡,先和程度相當的同儕互相觀摩學習,了解自己的能力以及不足之處,不必在外接受殘酷的揀選,覺得實在是件很幸福的事。準備比賽的過程固然辛苦沒錯,但是也希望讓孩子了解到,一切幸福的背後,往往都是由辛苦的付出所支撐著。

「享受資源」與「珍惜資源」
       曾經聽家長說,希望孩子不要進決賽,因為進決賽就要去台北比賽,但比賽辦在禮拜天,隔天就是工作日,當天來回就只能坐高鐵。家裡有小的要帶,老的也不能丟在家裡,全家人的交通費高達上萬,怎是區區幾千元的獎學金足以彌補的?
 
       當我帶學生北上參加「舞台課」或「全人音樂大賞祭」,常是四點多起床,六點以前就得發車才趕得上活動,然後頭暈暈的就要上台演出,匆匆趕回家也已經是晚上十點過後的事了。 然而這些極大的辛苦,卻帶給我極大的幸福。我心疼孩子、也感謝家長,因為幾年下來,家長仍願意付出高昂的成本與心力,來表示他們對全人音樂教學系統的認同,以及身為講師的我的支持。當北部的孩子「享受資源」的同時,南部的孩子正學著如何「珍惜資源」。那不是孰是孰非的問題,而是在現實環境中,我們如何發掘自身幸福的能力。事實上能學音樂已經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比賽的精神不在於「互相競爭」,而是「觀摩學習」

       比賽辦到第六屆了,每位參賽者都在不同的時期得到不同的成長。
有人捲土重來、有人守護榮譽;有人初試啼聲、有人大鳴大放。
 
觀摩比賽時,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
「謙卑」。

       練琴的時候可能覺得自己已經打得很好了,一切按照老師指導,甚至連比賽時也沒出什麼錯。但是演奏同一首曲子的人,這位音量拿捏得很得宜、那位速度掌控得很恰當;還有打點精準將曲子完美演繹的人,更有演出樂曲內涵、將作曲者的精神表露無遺的高手。樂器演奏不像有填詞的歌曲演唱,略過文字所編織出的故事,我們用最純粹的心聲繪出一幅又一幅的音畫。要表現出那些錯綜複雜的意境,將自己的詮釋臻於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藝境」,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我想那是音樂家之所以受到尊敬的原因。當我們的孩子能夠透過參加比賽聽到、看到,甚至進而感受到這些的時候,他眼前就不會是一堵寫著「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幾個大字的心牆,而是遼闊如青海的「進步空間」。


態度正確,就有所得,孩子、親師皆然。

       有參與和沒參與的差別何在?如果我們只是期望自己和孩子懂得欣賞,不好嗎?舉例來說,今天我們照電視名廚教的作法炒一道「青椒肉絲」,品嚐之後告訴自己「對,這個就是阿X師炒的青椒肉絲」,所有人都知道那不過是種聊以自慰的說法。因為我們既沒有大師揀選食材的眼光、也沒有大師精湛的刀工、更沒有大師超乎常人的味蕾以分辨最細微的差別,怎麼可能做出一模一樣的佳餚?但是要吃到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沒錢上大師的館子,就把這道菜做一百次吧!

       陪同孩子準備比賽的父母們,即便本身不熟知音樂,但是藉由孩子不斷練習的過程中,漸漸地,父母也品嚐得出每次孩子上菜時的鹹淡。很多家長笑說,聽到最後自己都會背了,小朋友卻還沒背好,真不知道是誰在準備比賽?父母在孩子準備比賽的過程中,聽到孩子的音樂日趨悅耳、技巧一天比一天純熟,內心得到的感動,遠遠勝過比賽的結果。我想說的是,我們陪孩子一同成長過,那不就是最重要的事嗎?
 
這些觀念絕對需要親師雙方共同導引,但孩子自己如果不曾鼓起勇氣決定要參加比賽,我們甚至連鼓勵他們的機會都沒有。豈不可惜?
 

不要害怕孩子受挫,而是和他們一同學習堅強面對。
       在我們為孩子準備的康莊大道上,不盡然都是他喜歡的風景,滿身泥濘也許對他而言更有樂趣。我們只能在他把自己弄得髒兮兮之後,仔細為他清潔擦拭,然後把他帶到鏡前好好端詳自己一番;再輕聲告訴他,他還是我們心目中,那個乾乾淨淨的寶貝。唯有這樣,在他有天學會打理自己的時候,他才會用我們曾經看他的眼光,看鏡中的自己~如此乾淨、如此堅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