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時間】週一~週五:13:30-21:30,週六:8:30-16:30。
歡迎隨班試上。06-2880011

目前分類:教育Fun輕鬆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林書豪教我們的10堂課】…引用自富比士雜誌網站(Forbes.com)

1. 當所有人都不相信你時,你仍然要相信自己。

2. 機會來臨時,緊緊抓住它。

3. 你的家人會永遠支持你,所以你也要永遠支持他們。

4. 找到你的優勢,找到可以讓你發揮優勢的所在。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孩子空間 學習視野更寬廣


與其急著安排「好課程」「好老師」,不如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引導他去玩、去看,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看到更寬廣的視野,這是父母該做的事。

當我們希望孩子別輸在起跑點上,而抱以很大期待時,爸媽往往為了自己而選擇了孩子的學習、因為主觀而否定了孩子的興趣,甚至將孩子沒興趣的學習加諸在孩子身上,他學得很痛苦,爸媽也很困惑:孩子的學習為何這麼被動、進度為何這麼慢,讓親子雙方對「學習」都產生了很大的質疑。

爸媽相伴  開發孩子視野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相伴

        喜歡音樂的人一定與音樂發生過美好的經驗,音樂學習能涵養孩子自動自發的學習,獨立自主的性格、人我互動的應對,敲出節奏感也同時擊出秩序、美與合諧,開發孩子無限潛能。身為關心孩子成長與教育的您我,在教育的起點上,站在孩子最需要的地方,找對方向,為孩子許下承諾!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也是快樂與希望的泉源,因此,如何提供兒童一個多元、活力、快樂、平衡的良好學習環境,乃是從事兒童教育工作者致力實踐的目標,長期以來專注兒童音樂教育耕耘的我,時時刻刻希望除了能帶給孩子藝術領域學習外,還能傳遞人格的美善與培養生活的基本能力。

  引領孩子認識藝術世界,我個人認為「音樂」就是一種最好的開始,為孩子打開更寬廣的視野,讓孩子全方位探索,從團體合奏練習的過程和別人搭配演奏的互動,乃至整體演出的團隊默契培養,對孩子人格發展、觀念的塑造都有很深遠的影響。因此,音樂教育的主體是人,須以教育為本,讓大眾透過音樂的學習,從生活中建立獨立自主的個性,培養恢宏的人生觀,才是音樂教育最重要的使命。

  音樂可以減少社會暴戾之氣,顯現平和的文化氣息,音樂對任何年齡層的人具有潛移默化的功能,所以及時學習聽音樂或者樂器,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可作為紓壓的方式,音樂是神的賜予,當人承受不了生活的苦難和壓力時,何不試試這神奇的力量!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興趣」才是學習最重要的啟蒙老師

  每一種學習都像顆種子,除了需要充足的養分、陽光,更重要的是要讓它有適度的空間自由伸展,足夠的時間消化吸收,才能開出最美麗的花朵,因此,教育的方式、學習的環境,便扮演舉足的關鍵。

  孩子和成人學習最大的不同在於—成人的學習是刻意的、有意識的,而孩子的學習則是自然而然的。對孩子而言,「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如何激發孩子興趣,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才是教育最重要的課題。

  什麼是「音樂」?顧名思義就是透過聲「音」讓人快「樂」。音樂學習應該是一種快樂的過程,而非壓力的堆積。然而,國內音樂教育,往往只把重心放在技巧訓練上,忽略最重要的學習動力—快樂,加上要求速成急功的心態音樂教育下,讓孩子無法從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快樂。西方有位教育家曾說—「天才往往斷送在不當的教育方式上…」,許多具有天份的孩子,就在這種錯誤教育方式下被犧牲掉了。我們為國內音樂教育創造一片真正的學習樂土,讓孩子在快樂的學習環境,由「玩」的過程中愛上音樂,進而激發興趣。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生節奏感

前些日子有學生提問:「爲什麼亞洲人比起非洲人來說似乎比較沒有節奏感?」其實節奏感是與生俱來的,就像心跳一樣自然,但是在經過後天生活環境和民族文化等的影響,不同地區就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以非洲原住民為例,隨著單純的音樂節奏自然舞動身軀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從小耳濡目染,節奏感就在歡樂的場合中很自然的延續下去;反觀東方國家在過去幾十年中,一般家長專注於提供給下一代更好的經濟條件而忽略了生活中美感的體驗,長期以來,孩子們天賦的節奏感沒有獲得抒發的空間,再自然不過的能力就隨著時間而被遺忘,這跟我們生活環境有直接密切的關係。

 

近幾年來,台灣隨著經濟起飛,社會各階層有了更多元的音樂活動,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卡拉OK,我認為在提升國民整體音樂性上有實質的幫助。以聆聽歌仔戲來說,當演出者都是東方人,使用同樣語言,可是我們就是能感覺到大陸和台灣表演者的不一樣,這跟文化生活息息相關,因為從音樂中傳遞出來的情感不同,一般聽眾在未經專業訓練下或許說不出其中的差異性,但是那感覺卻是如此真實的存在。所以說音樂是生活的縮影,不同族群在不同的環境背景中成長,其表達感情的方法,自然會有很大的差別。

        

綜觀國內的音樂教育環境,多數用西方系統來處理東方音樂的思維,西方的模式較格式化,東方則重意境,是開始也是結束,是核心也是擴展,所以不能忽略屬於自己的精髓,因為音樂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能悖離我們的天性,這樣的發展才合乎自然。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不分貴賤

        隨著社會的多元發展,許多事物也跟著有豐富、多樣貌的變化呈現,音樂環境也不例外。過去印象中,「學音樂」在台灣似乎是部份人的特權,說到「聽音樂」更是和「聽古典音樂」畫上等號,有著學習西洋古典音樂才是主流、聽西洋古典音樂才是入流的迷思。

 

        其實音樂從來就不分貴賤,就像文化沒有尊卑之分一樣,沒有說西洋古典才好、流行音樂就不好。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古典和流行融合的例子,如:交響樂團演奏流行歌曲、聲樂家和搖滾歌手同台演出…等,我認為這是好現象,一點也不衝突。就像家長問我:「孩子喜歡聽嘻哈(龐克…)音樂,會影響他的音樂學習嗎?」其實家長要高興才是,以嘻哈音樂為例,曲風節奏清晰,在多聽、多唱的過程中,節奏的掌握能力自然有所提升。所以對孩子來說,讓他從生活當中喜歡的元素著手,家長不需要限定他聽音樂的範圍,因為隨著經驗、年齡增長,孩子會從中替自己做出定位。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獲得的不只是音樂,而是透過音樂他也習得了自信和獨立思考能力。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學音樂,養成好品格


孩子學音樂到底學到了什麼?音樂的旋律節奏章法、樂器敲奏的技術當然不在話下;但是我認為,學音樂應該用全人教育的大視野,取代學才藝的膚淺認知。也許孩子不一定成為音樂家,但是做人做事的方法、思考邏輯的認知、負責認真的人生觀,都將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成熟。

學規律 從宣洩到定性

很多父母和孩子剛開始都以為學擊樂就是可以盡情敲打。也許擊樂在學習初期看似是一種宣洩式的樂器,但是隨著深入擊樂的世界,孩子的心境將隨之轉變。

我們透過音樂教孩子選擇、幫他歸類,讓他從敲打中找出規律性;本來只會亂敲亂打的孩子,你會很驚訝地聽他認真說起樂器規則,不可以「亂玩」,孩子的轉換是這麼有趣、這麼有意義!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學習 累積孩子的生命厚度

有沒有發現,當您越希望孩子學一件事,孩子卻越不做?而當您強調學習要快樂無壓力,孩子卻動不動就放棄,因此常造成親子間緊張的氣氛。所以「學習」是爸媽最關切的面向,卻也常是親子之間的衝突點。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確人生觀,讓孩子活得精彩

 

你有多久沒抱抱孩子、家人或身邊的人了?你有多久沒有深深感謝、分享快樂給周遭的人?希望、擁抱、禮貌、感謝、分享與快樂,這些原本是我們的本能,曾幾何時,卻成了快要消失的人際互動。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信學習,好老師引領擴大視野


從會舞動手腳開始,孩子就會隨性敲打。當老師帶領他走入擊樂的殿堂,他學會了:不用蠻力也可以敲得更響亮,加入技巧居然譜出動人的樂章;原先那亂敲亂打的孩子,從紮實的學習中找到了自信。

 

要讓孩子從學習中養成自信,老師的教學是關鍵之一。好老師會引導孩子觀察音樂的細微與精巧,運用巧妙的帶領方法及多元的素材,帶孩子組織自己的音樂。課堂中就算是孩子藉機鼓譟,老師也會利用突發狀況,化調皮為趣味與內涵,大家都學到功課。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爸媽如何給,孩子才有幸福感?

孩子的幸福感從何而來?大人盡心盡力,孩子不費力氣就能得到所有,幸福感受就來報到?還是孩子自己想盡辦法,努力而獲,心中才會充溢幸福?這是爸媽檢視自己是否「做太多」的衡量點。

 

梅苓全人音樂每年舉辦音樂發表會,讓孩子平日的學習有上台表現的機會,我們張羅一切舞台所需,給孩子所有的協助,連他自己演奏所需的琴槌鼓棒忘了帶,都馬上遞上,好讓他盡情發揮;幾次以後,沒帶鼓棒的孩子頤指氣使,新鼓棒使起來不熟練還會生氣。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陪伴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而不是擴大緊張的親子關係。

 

「我們都很愛孩子,下班後都在家陪他,可是相處越多吵得越兇,養孩子真難!」在下班時段擁擠的捷運車廂中聽到這段對話,相信許多父母都有過同樣的心情,花許多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為什麼孩子不懂我是為他好呢?

 

停下來,聽聽孩子說什麼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不聽話」常是爸媽認為孩子能否溝通的衡量點,叫他整理房間,他有聽沒有到,叫他幫忙做家事,他動都不想動,於是孩子就是「不聽話」「叫不動」,但是這種認定會不會太簡單了呢?

 

你看到孩子的世界了嗎?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夫妻教養不同調的溝通小秘訣

作者:李宜蓁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加課程體驗的理由

       如何替孩子選擇『適齡且適當』的課程,家長要先釐清觀念,想給孩子什麼,如:技藝學習、興趣養成、增加團體經驗、培養學習力…等,因此家長最好是親自與孩童共同參加課程體驗,透過實地觀察,進一步了解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及目標、教室環境…等,再做選擇也不遲。

       梅苓全人音樂的打擊樂課程體驗,內容包含有認識打擊樂教學、舞動節奏、敲出生命的第一個音符、親子共譜音樂夢、多聲部快樂合奏等單元,家長在三十分鐘的體驗觀察中,能充分了解老師怎麼教、孩子的互動反應、在家裡家長該如何陪伴孩子玩音樂…,更可以在眾多家長的問答中,獲得許多自己沒有想過的問題的答案,為了幫孩子的學習做出最好的選擇,參加課程體驗是最好的方式。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保育園給家長的叮嚀
灌溉小幼苗  親師齊出力

勇闖校園第一步,媽媽布袋不離身;巴士遠足親子遊,愛心便當樂開懷。
沐浴母愛氛圍中,小人兒情緒穩定,學習效果加倍快。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幫孩子選購樂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論孩子學電腦、音樂、繪畫、運動...等,都有添購各項工具(設備)的需要,可是何時該買、何時該換、如何評選,各有其專業上衡量的要點,因此,多和老師溝通,就顯得格外地重要。在音樂學習方面來說,不論孩子演奏的是什麼樂器,下列幾項要點提供家長參考:

 

學習程度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們面對各類音樂才藝班時,是否真的知道什麼課程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成長?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說過「智慧加上品格才是教育真正的目標」,因此,孩子學音樂應該用「全人教育」的大視野,取代學才藝的膚淺認知。也許孩子不一定成為音樂家,但是做人做事的方法、思考邏輯的認知、負責認真的人生觀,都將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成熟。

在節奏中學會一輩子最重要的事
       音樂可以是一個人的豐富創作,也可以是一群同學的默契演出。梅苓全人音樂的小朋友,因為在學習打擊樂的過程當中,不但要學習音樂的技巧,更要學習團體合作,讓音樂發揮更大的可能性。久而久之,小朋友也能夠將這樣的經驗轉化在日常生活中,成為個性的一部分。這種品格的教育歷程,是「梅苓全人音樂教學系統」與其他音樂教學的不同之處。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瑞典研究發現:人類的智商高低和節奏感有關
鉅亨網查淑妝‧台北綜合報導
2008 / 04 / 28 星期一 16:45
   
 
新華網報導,瑞典研究人員最近發現,高智商和良好的節奏感密切相關,那些在擊鼓演奏中表現最好的人,在智力測試中得分也最高。

美國《科學日報》網站 4月19日指出,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和默奧大學的研究員表示,節奏感和用於解決問題的大腦部位之間有聯繫。在試驗中,該研究所召集了34名19-49歲,且慣用右手的男子進行測試。研究人員要求這些男子按照各種時間間隔儘量準確擊鼓,然後要求他們完成一項包含60個問題的心理測試。

通過對統計結論的分析,科學家們發現擊鼓最准的人在智力測試中得分也最高。研究還顯示,對保持良好協調能力至關重要的高智商,和大腦中負責規劃和駕馭時間的「腦白質」的含量多少有關。

研究人員表示,這非常有趣,當人們維持穩定的擊打頻率時,可以觀察到大腦活動的節奏精確性對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重要,就如同在進行智力測驗一樣。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家:嬰幼兒接觸打擊音樂可刺激智力發育
  新華網雲南頻道 ( 2008-05-29 ) 來源:家庭保健報0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