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孩子學音樂,養成好品格


孩子學音樂到底學到了什麼?音樂的旋律節奏章法、樂器敲奏的技術當然不在話下;但是我認為,學音樂應該用全人教育的大視野,取代學才藝的膚淺認知。也許孩子不一定成為音樂家,但是做人做事的方法、思考邏輯的認知、負責認真的人生觀,都將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成熟。

學規律 從宣洩到定性

很多父母和孩子剛開始都以為學擊樂就是可以盡情敲打。也許擊樂在學習初期看似是一種宣洩式的樂器,但是隨著深入擊樂的世界,孩子的心境將隨之轉變。

我們透過音樂教孩子選擇、幫他歸類,讓他從敲打中找出規律性;本來只會亂敲亂打的孩子,你會很驚訝地聽他認真說起樂器規則,不可以「亂玩」,孩子的轉換是這麼有趣、這麼有意義!

學準則 音樂建立思考層次

經過一些學者專家的仔細分析後可以發現,他們小小年紀的判斷邏輯,經常是非常混亂的。當我們站在孩子的高度,你會發現他面對大人非專業的教育方式根本不知所措。

音樂教學很具體,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建立了思考的層次與準則,他會自我省思思考的對錯,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

學負責 讓孩子自己過關

當孩子學樂器、學才藝煩了、不想學,父母也就順從孩子的決定。但這是在教孩子不負責任,將來他遇到的瓶頸只會越來越多,思考突破的時間會越來越短,因為他知道爸媽會幫他解決。

一旦通過學習瓶頸,孩子的視野將更清楚更深遠。父母應該做的,是跟孩子一起練習研究,再討論繼續還是放棄──這時孩子可能會因為感受到過關的喜悅,而繼續學習。孩子也會深切體認因應自己的個性、情緒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

學協調 團隊合作保有個性

學習擊樂,讓孩子知道如何跟人共處,一起搭配,協力譜出一首首完美的樂曲。 

擊樂的初期課程是大家學習一起開始一起結束、輪流敲奏讓樂曲連續不斷,接下來每個人敲奏不同節奏旋律,或先後或齊奏或交錯;在這循序漸進的培養之下,慢慢養成既與人協調合作,又保有自己特色的個性。

 

(全文刊載於學前教育雜誌2007.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